【跨領域課程資訊】
- 課程名稱:疾病導向之臨床與基礎科學課程
- 課程性質:講授
- 上課日期:114年02月21日-06月06日(五) 09:10-11:50
- 授課方式: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 授課教師:梁祥光、陳琬瑜、王國川、李任光、王介立、黃正憲、潘明楷、施博仁、林頌然、曾峰毅、王友明、鄭晴之、劉家豪、梁琼瑜、胡哲嘉、程子翔
- 學分數:3
- 上課地點: 醫工系永齡館402教室 (大安區芳蘭路49號)
- 資格限制:大三、四或碩博士生 (不限醫工系、所學生), 具有以下專業經歷或學習背景之一:
1. 基礎科學 (理、工、生、醫…)
2. 臨床醫學 (醫學、護理、醫技、復健…)
2. 臨床醫學 (醫學、護理、醫技、復健…)
3. 非1、2背景,對臨床與基礎科學跨領域合作有積極意願者。
- 報名方式: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qXJICYWODJAGNTWDlAfqqQaj419hwViMnDer7rNVRQW-KrQ/viewform
- 課程大綱:
- 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的跨領域合作是這時代研究開發具創新性與影響力的重要關鍵。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的跨領域合作成效的重要關鍵,在於不同領域專業團隊成員整合的廣度與深度。然而隨著學習過程、訓練養成、工作性質的不同,不同領域間的思考模式、溝通語言、問題關注焦點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挑戰與問題包括: 「我聽不懂不同領域的人想表達甚麼」、「一堆醫學術語或一串方程式讓人望之卻步」、「我所表達的和我不同領域的人究竟有沒有聽懂」、「醫學名詞和人體結構功能到底要學到甚麼程度才能與臨床團隊有效溝通合作」、「如何把複雜事情簡單化」。(課程介紹 https://youtu.be/1hb_rr-mDfk)
主持授課教師整合其醫學 (MD)、物理 (BS) 與醫學工程 (PhD) 跨領域學習背景,神經內科、放射腫瘤科跨專科醫師訓練,與台灣、日本跨國癌症研究合作研究經驗,致力提升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跨領域合作。本著提升跨領域團隊合作的願景、使命,整合近20年經驗歷程,邀請各領域具熱誠與專業人士組成授課團隊。主持授課老師並受邀擔任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與 Japan TeamOncology Program (J-TOP) 之首位 International Tutor,整合其 Team Science Oncology Workshop 概念,設計「疾病導向之臨床與基礎科學跨領域課程」。幫助學生從疾病專題導向出發,配合3D與VR解剖軟體教學 (醫工系402 醫工跨領域VR教室),幫助同學整合所學的影像、生理、解剖、病理知識,深入了解特定常見疾病 (本學期規劃: 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神經疾病) 所需人體醫學知識,理工生醫相關技術演進對臨床處置影響。結合學生各專業領域,透過跨領域對話溝通與團隊合作、思考交流與討論整合,針對臨床需求啟發未來跨領域合作研發方向。
本課程為「臺大精準醫學推動中心」合作課程與「放射診斷、核子醫學與放射治療」領域專長課程。
課程內容:
A. 每次上課前半段75分鐘為「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認識自我、團隊合作、溝通要素、尋找問題、簡報技巧、文獻解析、跨領域挑戰實例分析等。
B. 每次上課後半段75分鐘為「主題B: 疾病問題導向整合深入學習」,預計涵蓋:
疾病單元1: 「攻城掠地」的惡性腦瘤、疾病單元2: 「心痛不已」的狹心症、疾病單元3: 「力不從心」的脊髓損傷
09:10-10:25 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10:35-11:50 主題B: 疾病問題導向整合深入學習
本課程為「臺大精準醫學推動中心」合作課程與「放射診斷、核子醫學與放射治療」領域專長課程。
課程內容:
A. 每次上課前半段75分鐘為「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認識自我、團隊合作、溝通要素、尋找問題、簡報技巧、文獻解析、跨領域挑戰實例分析等。
B. 每次上課後半段75分鐘為「主題B: 疾病問題導向整合深入學習」,預計涵蓋:
疾病單元1: 「攻城掠地」的惡性腦瘤、疾病單元2: 「心痛不已」的狹心症、疾病單元3: 「力不從心」的脊髓損傷
09:10-10:25 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10:35-11:50 主題B: 疾病問題導向整合深入學習